為銀屑病患者開發(fā)更好的療法 新研究揭示特殊免疫細胞的作用
銀屑病又名牛皮癬,是一種慢性全身性免疫介導疾病,影響全球1億多人。目前的治療方法從外用乳膏到注射阻斷炎癥的藥物,但尚無一勞永逸的治愈方法??茖W家們需要更好地理解導致病變的免疫系統(tǒng)失調來改善現有療法。
近日,《自然》雜志上發(fā)布了一項有關銀屑病的新研究,科學家們發(fā)現一種特殊類型的免疫細胞,會以意想不到的方式改變它們的行為,產生導致病變的蛋白質信號,引起銀屑病。這個新發(fā)現有望指導開發(fā)出更好的疾病治療方法。
銀屑病會在患者皮膚上引起鱗屑性斑片,可導致顯著的心理困擾,而伴隨的疼痛可引起功能殘疾,工作效率和生活質量降低。它還與多種已知可降低預期壽命的合并癥相關,包括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炎癥性腸病、抑郁和惡性腫瘤等。
為了弄清楚銀屑病如何發(fā)生,在這項研究中,科學家們關注了一類叫作先天淋巴樣細胞(ILC)的免疫細胞。ILC存在于類似皮膚或腸道內壁等屏障組織中,數量雖然不如大名鼎鼎的T淋巴細胞多,但可以快速感知、整合、應答和傳播免疫信號,從而調節(jié)下游免疫應答。
科學家們在皮膚病變中觀察到一種特殊類型的ILC,為了弄清楚它的來源與作用,研究人員使用白介素-23(IL-23)刺激小鼠模型的皮膚炎癥。IL-23是一種與引起銀屑病病變有關的細胞因子。實驗結果表明,即使在缺乏T細胞的小鼠中,這類ILC仍可驅動自身免疫反應,引起銀屑病。
科學家們在疾病誘導過程中從小鼠皮膚中分離出數千個ILC,并利用單核RNA測序(single-nucleus RNA sequencing)技術,分別對這些細胞的基因表達進行了譜型分析,這種技術能揭示任何一個特定細胞中不同基因的表達水平。
根據細胞因子表達譜的不同,ILC能夠分為三大亞群:ILC1、ILC2和ILC3。其中駐留在皮膚中的ILC3,能夠分泌引起炎癥和加劇銀屑病的分子,是疾病的罪魁禍首。研究人員建立的模型分析表明,響應IL-23信號的過程中,不同類型的ILC具有轉換“角色”的可塑性,可以改變細胞因子的表達,包括產生誘導皮膚病變的致病性細胞因子。
實驗數據證實,小鼠皮膚中的ILC處于不斷變化的狀態(tài),炎癥等應激條件可以觸發(fā)不同類型的ILC像ILC3一樣表達誘導病理的促炎基因和蛋白,導致銀屑病。
本研究主要作者之一,來自芝加哥大學的Samantha Riesenfeld教授說:“ILC的身份比我們過去認為的更靈活,預定義的穩(wěn)態(tài)行為更少。也就是說,傾向于扮演一某種角色的細胞在某些條件下可能會做出完全不同的反應。了解異質細胞如何整合和被免疫信號轉化,對解決基本的健康相關問題至關重要。例如,為什么一個人對一種刺激會產生炎癥反應,而另一個人卻對這種刺激耐受?”
通過深入了解這些細胞是如何工作的,這項研究表明,未來可以嘗試通過阻斷這些早期反應細胞向致病細胞的轉變,開發(fā)更好的銀屑病療法。
參考資料:
[1] Bielecki, P. et, al. (2021). Skin-resident innate lymphoid cells converge on a pathogenic effector state. Nature. Published. https://doi.org/10.1038/s41586-021-03188-w
[2] Scientists show immune cells change behavior unexpectedly to instigate psoriasis lesions. Retrieved May 11, 2021, from https://pme.uchicago.edu/news/scientists-show-immune-cells-change-behavior-unexpectedly-instigate-psoriasis-lesions
[3] Insights & Outcomes: A spintronics triumph and new info from organoids. February 9, 2021, from https://news.yale.edu/2021/02/19/insights-outcomes-spintronics-triumph-and-new-info-organoids
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或侵犯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我們將在及時修改或刪除內容,聯系郵箱:marketing@360worldca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