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是我國第二大惡性腫瘤。但由于早期多無明顯癥狀,多數(shù)患者確診時往往已是中晚期,治療相對棘手,預后也較差。
隨著靶向治療的興起,胃癌發(fā)生、發(fā)展分子機制研究的不斷深入,胃癌的靶向治療嶄露頭角。靶向藥較高的療效和較低的副作用,為晚期胃癌的治療帶來了曙光。目前,針對胃癌靶點主要有Her2、EGFR、VEGF、VEGFR-2、PIK3、Akt、mTOR、FGFR2、MET等。
但胃癌異質(zhì)性較強,大部分患者很少能找到共同的靶點。HER2陽性患者,大概占15%左右,VEGFR突變大概占3%。因此,為方便大家根據(jù)靶點選藥,為您匯總梳理了全球已上市的用于胃癌治療的靶向藥物:
另外,一些在研藥物在胃癌的臨床試驗中顯示出改善效果,或可作為胃癌的治療帶來新的契機。
注:未完全統(tǒng)計
近年來,以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為代表的免疫治療已經(jīng)徹底顛覆了晚期腫瘤的治療模式。在胃癌組織中也觀察到了PD-L1的過表達,使抑制PD-1通路成為治療胃或胃食管結(jié)合部癌患者的新靶點。
帕博利珠單抗(Keytruda):在既往接受治療的胃癌患者中,具有抗腫瘤活性和可控的安全性。由于療效良好,獲FDA批準用于治療表達PD-L1(CPS≥1)的接受兩種或以上治療后進展的復發(fā)性局部晚期或轉(zhuǎn)移性胃或胃食管結(jié)合部腺癌患者。
2018年7月中國獲批上市,用于一線治療失敗的不可切除或轉(zhuǎn)移性黑色素瘤,針對胃癌國內(nèi)有臨床試驗在研。
納武利尤單抗(Opdivo):在日本已獲批用于化療后進展的不可切除的晚期或復發(fā)性胃癌,無論患者的PD-L1狀態(tài)。此外,在美國,基于KEYNOTE-059研究,獲批用于PD-L1表達陽性的胃癌和胃食管交界部癌。
2018年6月中國獲批上市,用于治療非小細胞肺癌,針對胃癌國內(nèi)有臨床試驗在研。
12月17日,一個國產(chǎn)PD-1單抗--特瑞普利單抗注射液(商品名:拓益)上市,用于治療既往標準治療失敗后的局部進展或轉(zhuǎn)移性黑色素瘤。該藥針對胃癌也有臨床試驗在研。
相較肺癌和乳腺癌,胃癌所獲關(guān)注相對較少,目前獲批上市的胃癌靶向藥物也并不多。但針對胃癌也有許多藥物正在臨床試驗,未來或?qū)⒂幸粋€井噴式的爆發(fā)。而且,免疫療法在胃癌中的的應用也值得期待。
注:部分資料來源藥渡、醫(yī)脈通
聲明:本文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轉(zhuǎn)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或侵犯您的版權(quán),請聯(lián)系我們,我們將在及時修改或刪除內(nèi)容,聯(lián)系郵箱:marketing@360worldca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