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R-T變SEAKER,CAR-T細胞有望成為抗癌藥物“微型藥房”
來自美國紀念斯隆-凱特琳癌癥中心的研究團隊就CAR-T細胞問題在Nature 子刊Nature Chemical Biology 上發(fā)表了一篇題為“Engineering CAR-T cells to activate small-molecule drugsin situ”的論著,大膽設想:改造CAR-T細胞,使其成為抗癌藥物的“微型藥房”。
研究通訊作者David A. Scheinberg說道:“我們將改造細胞稱之為SEAKER細胞,SEAKER代表合成酶武裝殺傷細胞(Synthetic Enzyme-Armed KillERcells),不僅增強了CAR-T細胞的靶向能力,同時結合局部有效小分子抗癌藥物較大限度減免了誤傷,實現(xiàn)雙重效果?!?/span>
SEAKER細胞結合了一種叫做AMS的關鍵抗癌分子,將AMS在腫瘤部位特異性激活,從而有效地殺死腫瘤細胞,對周圍正常組織細胞沒有影響。該研究目前還處于動物試驗探索階段,并未開展臨床試驗。
『獨特的給藥方式』
這一研究具有更為超前的利好,即使用具有特異性腫瘤細胞抗原識別受體的CAR-T細胞,將抗癌藥物不具活性的前體藥物攜帶至腫瘤病灶,在癌灶特定的微環(huán)境中活化前體藥物,發(fā)揮抗癌作用。
其實,這并不是首次將CAR-T細胞作為載體呈遞藥物,既往研究表明,CAR-T細胞是可以制造抗體和細胞因子這些蛋白質的,但如何讓CAR-T細胞攜帶小分子抗癌藥物仍是一個棘手的問題。
作為本研究的共同通訊作者Derek S. Tan博士表示:“人體細胞在正常情況下不能制造小分子化合藥物,但能生成各種酶,CAR-T細胞攜帶小分子化合藥物感應相應的癌細胞抗原后就會產(chǎn)生切割酶,釋放前體藥物的活性部分?!?/span>
本研究的亮點就在于此,將抗癌藥物與另一種“掩蓋”其功能的化學物質聯(lián)系起來,結合后的藥物無抗癌能力,到達腫瘤病灶后對T細胞進行基因改造,經(jīng)過一系列表達產(chǎn)生一種切割酶,去除藥物中的掩蓋分子,使其發(fā)揮抗癌功能。
通過對體外培養(yǎng)的癌細胞和小鼠模癌癥型試驗表明,SEAKER細胞配合小分子抗癌藥物在對癌細胞的殺傷作用方面比普通CAR-T細胞更強。并因此構建了“SEAKER平臺”,展示了SEAKER細胞與幾種不同的前藥和幾種不同的裂解酶協(xié)同工作。
此外,Tan博士表示,這是一項“高風險,高回報”的研究,是他經(jīng)歷過瘋狂的研究之一,現(xiàn)在系統(tǒng)成功運作了起來,還是非常令人興奮的。
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或侵犯您的版權,請聯(lián)系我們,我們將在及時修改或刪除內容,聯(lián)系郵箱:marketing@360worldca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