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窩肺”特發(fā)性肺纖維化,有望迎來新療法
據(jù)統(tǒng)計,全球確認的罕見病超7000種,我國有超2000萬名罕見病患者。
2.28是國際罕見病日,我們把目光投向一種不算太罕見的罕見病——特發(fā)性肺纖維化(IPF)。
特發(fā)性肺纖維化是一種慢性、進行性、纖維化性間質性肺疾病(ILD),發(fā)病人群以老年人為主,男性多于女性,發(fā)病率和患病率都呈增加趨勢。雖然該病屬于罕見病范疇,但它仍影響著全球約300萬人。
這種慢性病雖非癌癥,卻比癌癥更致命。它可逐步摧毀患者肺臟結構,令肺部組織呈蜂巢狀,也被形象地稱為“蜂窩肺”。其癥狀包括:活動時呼吸困難、持續(xù)干咳、胸部不適、疲勞和虛弱等。
目前,臨床上針對IPF常用的藥物包括糖皮質激素、免疫抑制劑、抗凝藥物等。盡管FDA近幾年已批準了尼達尼布(Nintedanib)和吡非尼酮(Pirfenidone)兩種治療IPF的藥物上市,但這種疾病的預后仍不理想,中位生存期僅3~5年,且一些藥物不良反應顯著。
可以說,除了肺移植以外,IPF患者尚無確切的特效治療手段,因此存在巨大的尚未被滿足的臨床治療需求。
關于BI 1015550
好消息是,近日,美國FDA已授予在研新藥BI 1015550突破性療法認定,用于治療特發(fā)性肺纖維化。
BI 1015550是一種在研的口服磷酸二酯酶4B(PDE4B) 抑制劑,具有治療肺纖維化(對肺功能產(chǎn)生負面影響的不可逆肺組織瘢痕)和與進行性纖維化間質性肺病 (ILD) 相關的炎癥的潛力。
FDA的本次突破性療法認定,是基于一項2期臨床試驗獲得的積極結果。
該試驗旨在評估BI 1015550作為單藥治療、或與背景抗纖維化治療聯(lián)用,治療IPF患者減緩肺功能下降速度的有效性。
BI 1015550的療效、安全性和耐受性正在一項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研究中接受評估。
該研究在147名IPF患者中開展,主要終點是12周治療期間,患者的肺功能指標——用力肺活量(FVC)相對基線的變化。
研究的結果將于5月舉行的2022年美國胸科協(xié)會(ATS)大會上公布。
獲批“突破性”療法,將大大加速BI 1015550的開發(fā)進度,為特發(fā)性肺纖維化帶來新的治療希望,保護患者肺功能和改善生活。BI 1015550有望成為一個治療IPF和其他進行性纖維化間質性肺病的PDE4B抑制劑,期待這種潛在新療法早日造?;颊摺?/span>
好醫(yī)友醫(yī)療網(wǎng)呼吸科專家Michael Rovzar博士介紹,在肺纖維化人群中,大多數(shù)患者在疾病早期可能沒有任何癥狀,隨著疾病的進展,肺功能逐漸惡化,表現(xiàn)出呼吸困難、呼吸急促樣的“窒息感”。
當患者出現(xiàn)氣促、呼吸困難等癥狀時已經(jīng)屬于疾病的中晚期,肺通氣功能已被損傷至少50%。對于中年及老年人群,特別是抽煙、反復咳嗽、氣短、長期接觸粉塵者、有家族史的人更要警惕,應定期上醫(yī)院進行肺功能檢查。
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或侵犯您的版權,請聯(lián)系我們,我們將在及時修改或刪除內(nèi)容,聯(lián)系郵箱:marketing@360worldca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