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是女性中常見的癌癥,而在2020年,乳腺癌取代肺癌,已成為全球一大癌癥,WHO國際癌癥研究署(IARC)發(fā)布的2020年全球新癌癥負擔數(shù)據(jù)顯示,2020年全球乳腺癌新發(fā)病例高達226萬例,死亡68萬例。在我國,乳腺癌的發(fā)病率也在逐年提升,據(jù)WHO預測,2020年中國新增乳腺癌病例高達41萬。
乳腺癌大多預后良好,但是大約15%的乳腺癌為三陰性乳腺癌(TNBC),這類乳腺癌由于雌激素受體(ER)、孕激素受體(PR)、人表皮生長因子受體-2(HER-2)缺乏而得名,三陰性乳腺癌是較具侵襲性乳腺癌,更容易擴散轉移,易復發(fā),而且由于缺少治療靶點,治療藥物有限,因此也被稱為“兇險乳腺癌”。
三陰性乳腺癌易出現(xiàn)內臟轉移,中位總生存期多不到2年。轉移性三陰性乳腺癌由于缺少靶點,治療選擇有限。近年來,對于轉移性三陰性乳腺癌的治療進展多聚焦于靶向治療的應用,包括免疫治療、抗血管生成藥物、PARP抑制劑以及抗體藥物綴合物等。但相關靶向藥物僅使分子表達陽性或有特定基因突變的患者獲益,對于三陰性乳腺癌這種高異質性的亞型,仍需要高效且普適的方案提高整體人群的獲益。因此,化療在三陰性乳腺癌治療中仍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近日,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yī)院王碧蕓、胡夕春教授團隊在 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發(fā)表了題為:A randomized phase 3 trial of Gemcitabine or Nab-paclitaxel combined with cisPlatin as first-line treatment in patients with metastatic 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 的研究論文。
這項全國多中心的隨機對照3期臨床試驗,對比了白蛋白紫杉醇+順鉑與吉西他濱+順鉑一線治療轉移性三陰性乳腺癌患者的療效及安全性。研究結果證實了白蛋白紫杉醇+順鉑聯(lián)合方案在一線患者中顯著優(yōu)于吉西他濱+順鉑。
“復旦腫瘤”對順鉑在轉移性三陰性乳腺癌患者中應用的十年探索
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yī)院乳腺及泌尿腫瘤內科自2011年起一直致力于探索DNA損傷藥物順鉑在轉移性三陰性乳腺癌患者中的臨床應用。鉑類藥物使腫瘤細胞中的DNA交聯(lián)后斷裂,在DNA損傷修復相對缺陷的三陰性乳腺癌中具有較強的抗腫瘤活性。前期,CBCSG006研究在轉移性三陰性乳腺癌患者中,證實了吉西他濱+順鉑較當時的經典組合吉西他濱+紫杉醇的優(yōu)效性,奠定了吉西他濱+順鉑的聯(lián)合方案在這類患者中的一線治療地位,相關研究于2015年發(fā)表在了 Lancet Oncology 期刊上。
除吉西他濱外,聯(lián)合其他化療藥物是否能夠進一步協(xié)同發(fā)揮順鉑的抗腫瘤作用?為了探索順鉑聯(lián)合的較佳拍檔,該研究選擇了在轉移性乳腺癌治療中有效率較高且安全性良好的白蛋白紫杉醇作為聯(lián)合藥物,挑戰(zhàn)吉西他濱+順鉑在三陰性乳腺癌中的一線地位。
白蛋白紫杉醇+順鉑方案為患者帶來新選擇
這項研究結果提示,白蛋白紫杉醇+順鉑組的中位無進展生存時間顯著高于對照的吉西他濱+順鉑組,分別為9.8以及7.4個月。且在不同年齡、ECOG評分、月經狀態(tài)、無病生存時間、轉移部位、內臟轉移情況、既往蒽環(huán)/紫杉類藥物治療狀態(tài)的患者中,白蛋白紫杉醇+順鉑組在多數(shù)亞組中都可以觀察到療效上的顯著獲益。
在有效率方面,白蛋白紫杉醇+順鉑組的客觀有效率也顯著高于吉西他濱+順鉑組。中位OS在白蛋白紫杉醇+順鉑組以及吉西他濱+順鉑組分別為26.3個月以及22.9個月。
這項研究結果證實了白蛋白紫杉醇+順鉑聯(lián)合方案在一線患者中顯著優(yōu)于吉西他濱+順鉑,且在目前已知的轉移性三陰性乳腺癌一線治療的3期臨床試驗中,白蛋白紫杉醇+順鉑聯(lián)合方案取得了較長的中位PFS時間。同時對于疾病負荷重、內臟轉移多見的患者,白蛋白紫杉醇+順鉑聯(lián)合方案有助于控制疾病達到迅速緩解,改善患者生活質量。特別是對于無法進行生物標記物檢測以及經濟困難無法支付昂貴靶向藥物的患者,白蛋白紫杉醇+順鉑聯(lián)合方案或將成為新的標準一線方案。白蛋白紫杉醇+順鉑方案同樣可作為化療骨架,與包括免疫治療在內的靶向藥物聯(lián)合,為患者帶來更多獲益。
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或侵犯您的版權,請聯(lián)系我們,我們將在及時修改或刪除內容,聯(lián)系郵箱:marketing@360worldca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