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大學李詠生團隊識別肝細胞癌分子亞型和潛在靶點
5月28日,重慶大學李詠生團隊在期刊《CLINICAL AND TRANSLATIONAL MEDICINE》上在線發(fā)表題為“Integrative multiomics analysis identifies molecular subtypes and potential targets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的研究論文,通過整合蛋白質組、代謝組和脂質組數(shù)據(jù),研究人員成功建立了HCC亞型的參考譜。這種新穎的方法有可能為患者提供更準確和個性化的治療選擇。研究結果可能有助于未來多組學驅動的精準醫(yī)療的發(fā)展。
研究背景
肝細胞癌(HCC)是常見的肝癌類型,其特點是進展迅速,導致5年生存率低,僅為18%。盡管肝細胞癌治療取得了重大進展,例如抗血管生成靶向治療和免疫治療,但這些有前景的治療的反應率仍低于30%。肝臟在解剖學上分為八個功能段,以Glisson系統(tǒng)為中心。這些節(jié)段由門靜脈、肝動脈和膽汁引流決定。肝段雖然在組織學上相同,但由于源自消化道的Glisson系統(tǒng)的不同分支,其微環(huán)境可能存在差異。肝臟由左葉(第2-4節(jié),S2-S4)和右葉(第5-8節(jié),S5-S8)組成。此外,還有一個稱為尾狀葉(S1)的獨特節(jié)段,它位于靜脈韌帶和下腔靜脈附近。因此,對多組學進行全面分析對于揭示每個肝段或肝葉的獨特特征具有臨床意義。這種理解將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源自不同肝段的HCC的異質性。
由于肝細胞癌具有高度異質性,涉及蛋白質組學和基因組學特征的初步研究對于了解不同的分子亞型和提供個性化的治療方案很有價值。轉錄組學和蛋白質組學提供了對基因和蛋白質表達的見解,而代謝組學提供了代謝過程的功能讀數(shù),可以直接評估分子表型和病理生理狀況。代謝失調是癌癥的標志,包括HCC。已知脂質改變的降解受損有助于肝癌發(fā)生。然而,缺乏高通量代謝組學數(shù)據(jù)阻礙了從多組學數(shù)據(jù)(包括代謝組或脂質組)整合和分析HCC。
研究發(fā)現(xiàn)
在研究中,研究人員旨在創(chuàng)建早期HCC患者腫瘤組織(TT)和正常鄰近組織(NAT)中蛋白質組、代謝組和脂質組的綜合片段分辨圖譜。此外,研究人員旨在將這些數(shù)據(jù)與先前的轉錄組學數(shù)據(jù)相結合,以確定HCC的潛在亞型并研究潛在的治療策略。研究人員對8536種高置信度蛋白、1029種極性代謝物和3381種非冗余脂質進行多組學分析,以分析HCC的分割圖譜。數(shù)據(jù)分析表明,在正常的鄰近組織中,左葉主要參與能量代謝,而右葉與小分子代謝有關。根據(jù)正常參考圖譜,將HCC患者分為3種亞型。C1亞型在核糖體生物發(fā)生中富集,C2亞型表現(xiàn)出中間表型,而C3亞型與中性粒細胞脫顆粒密切相關。此外,使用PDO測定,XPO1和ALOX5分別被鑒定為C1和C3亞型的潛在靶標。
早期HCC樣本的多組學特征
研究結論
綜上所述,通過整合蛋白質組、代謝組和脂質組數(shù)據(jù),研究人員成功建立了HCC亞型的參考譜。這種新穎的方法有可能為患者提供更準確和個性化的治療選擇。研究結果可能有助于未來多組學驅動的精準醫(yī)療的發(fā)展。
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或侵犯您的版權,請聯(lián)系我們,我們將在及時修改或刪除內容,聯(lián)系郵箱:marketing@360worldcare.com